调研情况:
近年来,随着30年前独生子女政策释放的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人口老龄化的速度明显加快,截止2018年底,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2.49亿,占总人口的17.9%,形势日益严峻。在未来很长时间,养老服务产业将成为中国产业的热点和趋势。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人口老龄化问题,先后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5号)、《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9〕5号)等相关文件,我省也相应制定了《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 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苏政发〔2014〕39号)、《省政府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实施意见》(苏政发〔2017〕121号)、《江苏省关于加快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配套支持文件,我省养老服务业有了长足的发展。
早在2007年,金陵饭店集团就关注到,由于国民富裕的速度慢于老龄化速度,社会福利保障制度和养老基础设施建设比较滞后,形成了未富先老的格局,安妥地解决老年人的居住和养老问题成为一个摆在政府和全社会面前的紧迫问题。面对“养老”这一社会问题,金陵饭店集团发挥自身酒店优势和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感,积极探索新常态下的养老服务产业。2012年,与盱眙县政府、美国诺滨逊管理公司共同联手打造了中国新型养老样本——天泉湖养生养老社区,旨在“创造一流的养老服务管理体系,塑造养老服务管理的著名品牌,促进中国养生养老产业的高标准健康发展”。经过多年的精耕细作,金陵饭店集团在养老理念、机制模式、管理架构等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做法。2018年,经江苏省国资委批准,健康养老产业正式成为金陵饭店集团三大主业之一。在企业自身发展和同行学习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当前养老护理专业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本科、研究生学历)供给严重不足,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存在培养力度弱、岗位留人难、培养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问题。根据民政部公布的数据,截至2018年底,我国各类养老机构共有从业人员58.3万人,其中养老护理员30万人、专业技术人员13万人、工勤人员15.2万人。专业人才的缺口客观存在。
问题分析:
一是设备设施及人员数量缺口客观存在。截止2018年底,江苏省户籍人口7835.72万人,其中60岁及以上的有1805.27万人,占比达23.04%,较去年同期增加49.06万人,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其中,65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1256.45万人,占比为16.03%,已达联合国“深度老龄化社会”标准。此外,全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患有慢性病比例为77.4%,高血压、骨关节病和心脑血管病发病率较高。全省有失能、半失能、失智老人131万多人,占全部老年人口的7.3%。虽然江苏省医养结合工作整体处在全国前列,全省共有各类养老床位67万张;社会力量举办或经营的各类养老床位有42.9万张,占总床位数的65%;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仅有37张。此外,全省从事医养结合工作专业技术人员仅1万余人,约占全省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1.8%。全省养老护理员有4.5万人,按国际上每3位失能老人配备一位专业护理人员计算,缺口多达30多万。
二是专业技能缺乏且持证上岗率低。以天泉湖养老社区为例,中高层管理人员多为酒店管理、旅游管理专业,基层服务人员多为外来务工人员和本地人员构成, 且几乎清一色为女性,呈现年龄偏大、人员老化、性别结构不合理、文化程度普遍不高等现象,专业技能持证上岗率较低。一部分工作人员由于缺乏专业化和职业化培训,专业化程度普遍较低,不具备护理技术、心理照护等方面专业知识和技能,服务内容仅局限于满足老年人的日常基本生活需要,适应不了养老服务模式转变。
三是人才培养投入力度不足且职业认同感低。目前政府将养老服务领域重点放在硬件设施建设上,在用地优惠、床位补助等方面给予较大支持,但对养老护理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方面投入较少,相比较国外差距很大。如日本为鼓励更多学生选修介护专业,在该专业设置高额助学金,由政府资助80%,学生只需要担负20%;同时,接受助学金的学生毕业后,只要从事介护工作满5年,将不再需要返还政府的借款。此外,日本养老福利机构对能够获得介护资格人员给予2万日元/月额外奖励。目前我省的补贴政策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存在客观的差距。在基础弱、投入不足的同时,养老行业还存在职业认同感较低的问题,进一步加剧了“人才荒”。部分职校招生难的问题客观存在,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为:一是传统观念束缚。相比较护士等相关行业,养老护理服务专业人才社会认同感较低,传统观念认为养老护理服务工作是“伺候人”的工作,导致招生难以及人才流失,来自父母、朋友甚至整个社会的不认同对年轻人来说是阻碍他们从事养老护理服务工作不可忽视的因素。二是待遇低且工作强度大。养老护理服务工作市场长,工作强度与收入不成正比。三是准入门槛低。用工荒导致不加选择用人,涌入人员学历低、专业技能不够,对外形成行业门槛极低的错误印象,导致更多年轻人更不认同养老护理行业。
具体建议:
一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形成多层次养老护理服务专业人才体系。在学历教育方面,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逐步完善养老服务专业人才教育培养结构,科学进行专业设置,既要培养造就一批学术造诣精深、敬业精神强、创新能力突出的高层次领军人才,又要加强基层和一线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满足养老服务行业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在继续教育方面,一方面加强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岗位培训的力度,保证培训的质量和效果。养老护理员应严格遵守“持证上岗”制度,对在岗人员定期轮训。另一方面鼓励养老服务专业人才业余攻读学历学位,完善知识结构。大力加强养老服务专业人才教育培训机构硬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培训课程建设。对相关专业给予一定政策倾斜,吸引生源。而针对目前养老服务相关专业报考比较“冷”的现象,建议利用政策杠杆,如增加在校生生均补贴、仿照“免费师范生”模式,给予降分录取、学费减免、奖学金(助学金)优先评定、推荐就业等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生源,培养更多人才。加强养老服务专业人才的职业资格考试认证制度,进一步健全职业技能鉴定管理和质量监督制度,推动鉴定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发展。
二是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已开设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院校要丰富课程设置。加大实训课程比例,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针对市场需求,不仅要开设专业技能课程,还要将实训课程的比例设置在60%以上,同时针对老年人多层次需求,开设营养学、康复护理、老年活动策划、太极拳等课程。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秉持“细心、爱心、耐心”原则,在保证高水准技术服务的同时,开设书法、绘画、手工制作等课程,满足老人沟通交流需求。另一方面,继续加强校企合作。政府给予政策支持,鼓励国有企业与高校合作,将理论成果转化,不仅为其输送人才,更重要的是促使院校进行专业反思,不断提升人才培养水平。
三是加大宣传力度,改变社会对养老服务专业人才的偏见。一是通过新媒体等途径向公众宣传养老服务行业杰出人才榜样,起到示范引导作用。二是从根本上提高准入门槛和工资待遇。公众对其偏见大多数是传统观念认为“谁都可以做”和“收入太低”,因此进一步加强从业人员转入资格,同时进行工资指导,充分考虑养老服务是微利行业,具有一定的公益性,可以通过岗位津贴、财政补贴等方式缓解养老机构用人压力并适当提高养老服务专业人才的经济待遇,加强政府在其中的引导作用,尝试采取养老服务专业人才薪酬政府补贴制度,适当降低养老服务机构聘用该类人才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