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国和地方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注重用事实和数据说话,一条条简单的文字+数据,让公众对上年政府工作成绩一目了然,简洁精炼,“干货”满满,广受赞誉。但是,报告中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指标数据与同期的社会平台数据存在差异,在网络上也引发了部分网友的质疑。以失业率指标为例,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2018年末,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稳定在5%左右。而Wind数据库显示,市场预期值为6.4%,理由是2018年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专门强调“要把稳就业摆在突出位置”,从侧面说明了就业形势严峻。但从政府工作报告数据来看,失业率反较上一年度降低了0.1个百分点。而且,目前服务业对整体经济的贡献率达到60%,对劳动力的吸纳增强,但工作稳定性却在下降,出现大概率的摩擦性失业,新增的就业者可能一年内会找两份、三份甚至更多的工作,这样会在统计上造成新增就业岗位数的增加,实际总就业人数并未增加的情况。
此类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数据,一方面能够为党委政府准确了解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科学民主决策提供支持与服务,另一方面也是社会公众知情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积极回应公众对统计数据的关心和质疑,建议:重要统计数据发布时,应同步公布相关数据的解释说明。包括数据的搜集渠道、主要来源、采集模式、统计区间、计算方式,以及可能的存在误差和影响因素等,如有口径调整,应说明调整的具体内容及其对应数值,以提高统计数据的客观性,让公众更加清晰、信服、明了。同时,要进一步规范民间统计调查活动,民间统计调查机构公布统计调查结果,应报经统计主管机关审查批准后,方可公布。
上一篇:关于重塑大同街文化旅游街区的建议
下一篇:乡村公共空间治理“徐州经验”宜大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