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商量”需下“真功夫”

发布日期:2020/12/25 11:52:23   来源:  

今年以来,泉山区召开800余次协商议事会,推动解决飞线治理、道路畅通、老旧小区出新等党政关心、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民生问题700多个。如今,“‘泉’心为民”协商品牌正在基层扎根,成为泉山纵深推进协商议事、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抓手。


     “有事好商量”,就是要“善商量”“多商量”“真商量”,不能“怕商量”“少商量”“虚商量”。现实工作中,有些单位开展协商议事,还存在不太和谐的音符。比如,有的自认为自己能够代表群众,无需群众参与,不善于与群众协商议事;有的带着个人喜好,掺杂人情世故,加上自身能力不及,不敢与群众协商议事;还有的看到群众的参与意识不高、议事素质不足,不想与群众协商议事,等等。提高协商议事的质量和效果,就要做到“真商量”;做到“真商量”,必须拿出“真”功夫。


       要搞“真下访”。没有调研就没有发言权。商量之事要精准,就得开展“实”调研、做到“真”下访。调研要广,不能嫌费时、怕麻烦,要广听民声、广纳群言,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调研要深,既要现场看、直面听,还要亲自问、系统析,不能浮在表面、就事论事,把某项问题的来龙去脉弄清楚、内外因素搞明白;调研要细,比如对事关公共事务、公共利益、公益事业等民生实事,既要充分照顾大多数人的利益,也要兼顾少数群众的意见,还要充分征求基层党政领导的意见。就是要通过张贴公告、入户走访、发放征集表、召开座谈会等方式,收集、筛选议题并公示,让“商议什么事、群众说了算”。


      要出“真招数”。做到“真商量”,需见“真招数”。泉山区的协商议事从街道、社区协商延展到网格协商、楼道协商、商圈协商、“微协商”、产业链协商、界别协商等,从会场协商拓展到现场协商、广场协商、小马扎协商、微信群协商,协商的形式更有针对性、更加简易化,实现了从闭门开会到开门协商,“线上”与“线下”相融合,不仅激发了群众参与协商的积极性、主动性,也有效提升了协商的推动性、有效性。其实,商量议事还有很多的管用“真招”,比如,找好商量的人,不仅要有政协委员、党政领导、村居干部,还要有智库专家、企业代表、群众代表,让各层面的代表都能参与协商议事;又比如,想好商量的形式,尽可能把“议事堂”搬出政府的办公区、会议室,可以不拘泥形式、不设主席台、不设发言席,自由发言、不分主次,让群众切身感受到协商议事会是真议事、真协商、真民主,等等。只有广集众智,广谋良策,做到言之有理、建之有方,就能实现协商议事的最大效应。
       要结“真果实”。彰显“真商量”,贵在“真解难”。协商议事就好比育苗、栽树,机制建了、会议开了、方案制了,只是育了苗、栽了树,唯有苗壮了、果结了,才算达到商量议事的真正目的。那种“光打雷不下雨”“雷声大雨点小”“雨过地皮湿”之类的行为,与“有事好商量”的内涵和要求是格格不入的。要坚持问题导向和民生导向,盯着群众最关切的难点、热点问题,直击“痛点”,来点“猛料”,显些“辣味”,让“商了什么”“干了多少”向“商成了什么问题”“干出了哪些成效”转变,更好地体现“建”的质量、“干”的水平、“商”的结果,切实把“有事好商量”打造成为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金字招牌。



上一篇:关于进一步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