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实施情况”特邀常委视察团视察综述
人民政协报 2016-04-15期04版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大学生创业一直备受社会关注。上周,全国政协特邀常委视察团奔赴江苏,就“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实施情况”开展视察调研。今天我们编发的稿件就是这次视察的成果之一。借鉴今年两会期间本报“委员报道”版的做法,这次我们特邀视察团副团长、全国政协常委朱永新撰写调研手记,敬请关注!
四月的江南,草长莺飞,生机盎然,处处洋溢着春天的气息。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的大背景下,4月5日至10日,全国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常务副主席罗富和率领全国政协特邀常委视察团来到素有创业基因的江苏,就“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实施情况”开展视察调研。
为什么选这个题目?
今年五月,全国政协将围绕“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召开专题协商会,大学生作为创业群体中最富激情和创新精神的一部分,他们的探索与实践具有示范意义,非常值得总结。
为什么是江苏?
作为经济大省、教育大省,江苏的高校数量、在校大学生和每年毕业生人数均居全国第一,他们在引领大学生创业工作上的做法和经验,非常引人关注。
连日来,视察团深入南京、常州、无锡、苏州的创业园、科教城、创新工场、众创空间,考察了40多家大学生创业企业,并与有关部门、产业园区和创业投资机构、创业大学生、创业导师代表等200余人座谈,坚持“问题导向”,在倾听与交流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建议。
认识上:“小计划,大谋略”,“鲶鱼效应”初步显现
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是引导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专项工作计划,2010年5月,国家启动实施了第一期创业引领计划,目标是3年引领45万大学生实现创业,据人社部副部长信长星介绍,截止2013年6月,实际完成47.8万人,实现了预期目标。
新一轮的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始于2014年5月,人社部等九部门联合发出通知,力争实现2014—2017年引领80万大学生创业的预期目标,截至目前,进展顺利。而这次视察,针对的就是这一轮的引领计划。
目前,我国每年毕业的700多万大学生中,有几十万人不能实现当期就业,推动大学生创业有利于缓解就业压力,但如果只从这个层次来理解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显然很不够。
“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的新形势下,我们需要从更高的角度来认识大学生创业工作。”在罗富和看来,这是小计划大谋略,通过支持大学生这一有知识、有想法、有能力、有活力的群体走上创业创新之路,发挥这部分人的“鲶鱼效应”,带动新技术、新理念、新模式的变化,这对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经济结构、打造发展新引擎、增强发展新动力、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意义重大。
而视察团一路上的所看所闻,也让这种认识逐渐深化:
在南京的途牛旅游网,视察团看到,这个创建于2006年的公司,是一个典型的大学生创业企业。两位创始人从东南大学毕业后,联合南京大学、南师大的几名大学毕业生,抓住行业发展契机,勇于探索创新,通过近十年的发展,使公司成长为有着7000多人团队的美国上市公司。“用创新带动创业,用创业带动就业。”视察团成员、全国政协委员杨志明对此评价甚高。
在常州科教城,常州工学院机械与车辆学院的大四学生陆文翔创办的“老皮匠手工皮具工作室”引起了视察团的关注,他探索把中国传统的水墨画、烫画、工笔画、苏绣、剪纸等,融入到新型的皮具商品上,用创新的方式继承传统文化。在视察团成员、全国政协常委朱永新看来,一大批有梦想的大学生投身到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公共事业中去,体现了大学生创业的层次和水准。
在无锡江南大学大学生创业园,展板上一长串的企业名单让视察团驻足了很久,这个名单上,不仅有企业名称,还有创业学生的毕业院校以及创业行业。江南大学、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矿业大学……天南海北;机械制造、生物科技、物联网……种类繁多。视察团成员、全国政协常委贺军科敏锐地发现,这里新技术、新理念、新模式非常多,说不定哪天一个影响世界的企业就在这里诞生。
在苏大天宫孵化器,视察团对大学生创业之中的创新精神有了更深的体会:云计算、新能源、机器人,这些前沿科技项目在这个孵化器中由小到大,成长潜力惊人。视察团成员、全国政协常委王梅祥对此赞不绝口,他认为应该鼓励大学生创业多选择新兴产业领域,利用他们的专业优势,为社会经济转型作出更大贡献。
举措上:完善政策,协调配合,精准落地
凝聚共识是行动的第一步,而具体的政策举措则是决定行动成败的关键。
在视察开始的组团会上,与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工作有关的部门向视察团介绍了国家层面的情况:
人社部细化政策措施,落实工作责任,把4年引领80万大学生创业的任务指标具体分解到各地;国家发改委、教育部、工商总局分别出台具体政策措施,把支持大学生创业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在税费减免、担保贷款、场地支持、公共服务等方面作出相应安排;活动载体丰富多元,教育部牵头组织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团中央牵头组织“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人社部组织“中国创翼”青年创新创业大赛,这些大赛中获奖的很多项目现在都已经成功孵化。
在视察过程中,江苏省鲜活的工作经验也给视察团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南京专门成立大学生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设立“大创办”服务窗口,围绕“创业七策”等提供一条龙服务。常州系统化设计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培养体系,形成了“普及教育+项目体验+创业培育+创业实战”的梯次培养模式,推动了人才培育和创业推进双向互动。无锡通过“项目路演”有效破解了本地高校资源不足、创业项目来源少的瓶颈,实现了大学生创业项目引进工作的常态化。苏州充分发挥国家高新区、大学科技园和高校院所的集聚优势,创建市场化、专业化的新型孵化器,形成了“创业苗圃孵化———示范基地孵化——社会孵化”的阶梯孵化模式,促进了创业项目与当地产业发展的有机融合。
问题导向就是不仅要看到成绩,更要发现工作推进过程中的难点,并给出有效的建议。
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涉及到的部门非常多,这其中,共同协调,分工协作就显得非常的重要。
政出多门,贵在精准,这是视察团给出的核心意见。
现在大学的学历层次有好多种,到底应该鼓励哪些人创业?这个问题在政策上要精准。视察团了解到,当前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创业者占比较少、增长率较低。而在江苏看到的情况表明,创业者的受教育程度和创业项目质量呈正比例关系。因此,视察团建议,支持到新兴产业创业,需要提升高学历人才创业的积极性,这要求精准出台科技成果转化、股权激励等相关政策,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
大学生创业同质化、单一化现象广泛存在,视察团在江苏看到,互联网应用、校园市场、文化创意等领域比较集中,而核心技术和核心产品创新较少。为此,视察团建议,应加强精准引导,鼓励大学生进行研发型创新创业,鼓励在创业过程中体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鼓励创业项目与当地产业结构相结合,不断丰富大学生创业形式和领域。
促进大学生就业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特别是对于大学生创业者具有的融资难、经验少、抗风险能力弱等共性问题,需要运用市场化、社会化的机制加以解决。所以,视察团认为在鼓励社会力量参与问题上的政策要精准,比如出台大学生创业投融资平台建设、创业培训等公共服务购买的相关标准和明目,推动创业导师制度落地生根。
大学生作为这项计划的受益者,经常由于政策宣传不到位,且政策分散在各有关部门,使他们无法真正受益。为此,视察团建议,在政策宣传中多使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表达形式和传播方式,努力减少政策不对称,使政策供给更精准。
当下的中国是一方创业兴业的沃土,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引领下的大学生群体,定会用他们的青春谱写出创新创业的精彩篇章!
上一篇:徐州市召开全市政协工作座谈会
下一篇:区政协召开七届二十二次常委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