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把“豆腐”做成“豆腐渣”

发布日期:2016/4/7 14:49:54   来源:  

避免把“豆腐”做成“豆腐渣”

成平

人民政协  2016-04-07期03版

我们有几百年的古桥、古建,现代也有进入当今世界一流的工程。但总体来看,现在工匠精神还是少了,做“好工匠”的条件不完备了

一段时间,不少工程因质量问题垮塌,社会纷纷议论“豆腐渣”工程。有施工企业领导说:你不给我做豆腐的钱和时间,我只能做“豆腐渣”。

这样说也不是全无道理,因为赶工期、最低价中标、不按基建程序办事,政府要进度要政绩,质量就停在了口头上,赶工导致打乱施工工序,交叉作业、夜间施工,严重影响工程质量和安全。大型重点工程通常都很重视工序和质量,问题不突出,但量大面广的一般工程或多或少存在着结构耐久性不足,很难达到设计寿命;质量控制不严,工艺精度不高、外观粗糙、细部质量差;设计先天不足等问题。加上大规模建设,从业者特别是一线操作人员,流动性大,缺乏相应技能,缺乏工匠精神,因管理粗放、偷工减料等,其产品质量可想而知。

据报道,兰州的黄河铁桥建成通车100年之际,收到德国设计公司来函,告知责任周期已到。此事在让我们钦佩德国公司严谨的同时,需要反思的是技术还是机制?是技能还是态度?我们有几百年的古桥、古建,现代也有进入当今世界一流的工程。但总体来看,现在工匠精神还是少了,做“好工匠”的条件不完备了。

3月29日,李克强总理在中国质量奖颁奖大会上作出重要批示。他指出,各行各业要弘扬工匠精神,勇攀质量高峰,让追求卓越、崇尚质量成为全社会、全民族的价值导向和时代精神。笔者认为,落实总理批示,政府必须“有为,有不为”。“有为”,大致有三个内容:

一是健全法规体系。尽快修订《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进一步明确并细化参建各方的质量责任,建立产品出生证和身份证制度。严格质量问责,对行政干预也要追责。

二是建立激励机制。应该是物质加精神双重。奖励要更精准,比如某工法、某管理法、某结构以杰出贡献人物命名,弘扬工匠精神,将精神具体化,才能更利于发挥标杆作用、更利于学习推广。

三是加强政府监管。健全质量监管体系,明晰质量监督机构执法定位,细化责任清单;实施精准监管,加大处罚力度;加大基层监管人员力量、经费投入。

政府“有为”很重要,“不为”也很要紧,政府不能随意压缩进度、压缩投资、违反基建程序、设置不公平的准入门槛。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交通运输部安全总监)



上一篇:让每一户贫困户都过上好日子

下一篇:补齐民主监督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