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分级诊疗制度落地生根

发布日期:2016/4/5 11:07:31   来源:  



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专题调研组赴湖北省调研综述

王 泳


走进湖北当阳市淯溪镇卫生院骨科室,没有熙熙攘攘的患者,医师正在电脑前逐一将每位患者的影像资料上传给上级医院,通过“互联网+医疗”信息系统,上级医院医生出具的诊断报告将传送到设在医院大厅的电脑终端,病人自己就能打印报告、了解病情。

记者眼前的这一幕,是宜昌市实行分级诊疗后,淯溪镇卫生院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进行医疗服务创新的一项新举措。

3月22日—25日,全国政协副主席陈晓光率全国政协调研组到湖北武汉、宜昌,就“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问题开展实地调研。推进分级诊疗工作进展情况如何?困难和问题在哪?基层医务工作者迫切期待哪些改革?……这些问题一一纳入调研组的视野。

“互联网+”:为分级诊疗落地提效

网上预约、手机APP和微信、公众服务号,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流程再造,实现挂号、取单、缴费等查询自动化;引入专业力量,搭建医疗机构间“系统+服务+运营”的分级诊疗转诊协作平台……

连日来,调研组实地考察了武汉、宜昌两地从村卫生室到省级六家医院,感受最深的是信息技术提高了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和效率,分级诊疗给百姓带来了便利。

淯溪镇卫生院骨科主任医师李红利说,以前遇到病情复杂的患者,乡镇卫生院的医生束手无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患者离去。而现在,只需将患者信息和X光片输入电脑,鼠标轻轻一点,就能上传到上级医院进行会诊,并可及时收到诊断结果和治疗方案。“这样一来,不仅病人省钱了,愿意留在乡镇医院治疗,我们也能在与上级医院的交流过程中学习、提高水平。”

在宜昌当阳市,乡镇卫生院只需登录“分级诊疗转诊协作平台”,填写电子转诊单,录入患者资料、欲转往科室等信息,10分钟之内,即可完成患者转诊手续办理。

3月23日,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调研组看到:近百平方米的阅片室里,数十位医师在电脑前对各地医院传来的影像图片进行诊断。“基层医院传过来图片,我们进行诊断后将结论报告和诊疗方案传过去。”同济医院院长徐永健向调研组介绍,信息化手段可以将大量患者留在基层,有效地缓解大医院的压力。

“利用信息化手段,既可以改善群众就医体验,又能实现医疗机构资源共享,避免重复检查。”有委员建议,国家应高度重视健康大数据应用,建设全国统一的健康大数据中心,实现全国医疗卫生机构的信息互联、互通、共享。

首诊在基层:需要多管齐下

“分级诊疗是深化医改的正确方向。”实地走访了几家医院后,全国政协委员邓小虹切实感受到分级诊疗给百姓带来的实惠。

同时,调研组也发现,目前,大多数地方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主要是新农合,而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的支付方式改革进展相对缓慢。委员们认为,应从医改推进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调性方面着手,整合职工医保、居民医保、新农合,增强改革的实效。

邓小虹发现,在建立了分级诊疗制度的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每天的门诊量高达6000-8000人次,但每天从下面转来的病人仅50人左右。

“许多因素在影响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城市没有真正落实首诊在基层是重要原因。”邓小虹认为,分级诊疗落地,重点是强基层。城市社区服务中心应该发挥作用,“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什么是小病,什么是大病,不由病人决定,应由医师判断,因此,要通过切实措施让基层医生有转诊决定权,主动为患者转诊把关。“强基层还要多措并举,比如改革医保支付政策、基层医生人事薪酬制度等,通过提升基层医疗机构能力、激励医生主动参与,把病人、医生都留在基层。”

地方探索的一些经验,启发着调研组的思考,为委员们协商建言开拓了思路。比如,湖北省已经决定将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进行整合,并成立医改领导小组实行归口管理,便于部门协调。当阳市建立由卫计委、发改委、财政、人社、物价、编办等成员单位参加的医改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协调机制破解医改难题。

帮扶基层:

公立医院应承担起社会责任

深化医改,明确公立医院的公益属性,发挥大医院的辐射作用,对于促进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同济医院作为卫计委所属的“委管医院”,积极参与湖北省“万名医师下基层”、“城乡医院对口支援”等活动所取得的成效,引起了委员们的关注。

据介绍,同济医院积极发挥区域中心医院、教学医院的优势,与湖北多地医院建立帮扶关系,结合当地医疗服务实际需求,输入先进医疗技术、建立科学的管理模式、培养优秀的医疗服务人才和管理干部,全面提升对口医院综合实力,留下了一座座“搬不走的医院”、一支支“不离开的医疗队”,大大缩短患者就医半径,缓解了群众“看病难”。

“同济医院通过托管方式,对武汉市及周边8个城市的多所医院进行对口扶持,与他们分享医疗、教学、科研、对外交流等资源,实行免费进修和培训。”徐永健向调研组介绍。

“医院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眼里不能只有钱,还应重视人文价值和文化建设,同济医院有良好的文化氛围,医患关系融洽,注重社会责任,在今天的社会实属不易。”全国政协委员何伟对同济医院的文化建设表达了敬意。

人才培养:急需完善多种制度

深化医改,绕不开“人才”这个话题。调研中,几乎所有医院都反映人才短缺,青黄不接。“人才引不进、留不住”成为医院面临的共同难题。

“即使是我们这样排名全国十强的医院,也面临着人才不足的问题。顶尖人才培养难、吸引难、稳定难。医疗骨干外流时有发生。”徐永健坦言。

全国政协委员杨超认为,要让患者真正信任基层医疗机构,关键是要建设高水平的基层医疗服务人才队伍。

“应该把队伍建设纳入医疗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宋育英认为,国家应根据深化医改的目标,制定符合分级诊疗需求的人才政策,加大医学人才定向培养力度,建设一支用得上、留得住的本地人才队伍。

对于基层医护人员反映的药品、耗材价格虚高,医疗服务价格不能体现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等问题,宋育英建议,应建立符合医疗服务规律的人事管理和薪酬制度。

“应鼓励社会办医,形成多元化的医疗服务格局,允许人才有序流动。”何伟建议,深化公立医院人事制度改革,逐步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

对医护人员反映比较强烈的医患关系紧张、执业风险大等问题,杨超建议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对医疗风险的认识,并通过引入商业保险作为社会保险的补充,形成多元风险分担机制。

深化医改:核心在改政府

一路调研,一路思考。

多次实地走访和深入研究,委员们逐渐清晰地勾勒出医改急需调整的轮廓。

“深化医改的本质是利益调整,需要重新配置资源,对碎片化的政策进行整合。”3月25日,在与宜昌市政府有关部门座谈时,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驻会副主任吕忠梅直指医改症结:“医改的核心不是改医院,而是改政府、政府改。目前出现的很多问题,是相关政策的协调性、系统性、整体性不够造成的。”

深化医改,关键是对部门利益进行调整。如何破除部门利益的藩篱,加强协调、协同,是委员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在考察、座谈中,委员们鼓励地方政府从实际出发,勇于实践,敢于创新,善于总结,为深化医改提供可资借鉴的模式和样本。

3场深入医院的走访座谈,3次与政府部门面对面地交流,让调研组在获得一手资料的同时也发现了一些深层次的问题。

“4天的调研和座谈,我们深刻感受到,很多智慧来源于一线,很多关键问题的解决依靠基层的实践。”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甄砚说,调研组将进一步总结医改经验、梳理问题,在专题协商会上提出有倾向性的意见和建议。

“深化医改是一项艰巨复杂的任务,需要强化政府责任,在政策配套、组织实施方面加强联动,积极推进。”全国政协副主席陈晓光表示,湖北省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希望湖北省继续发扬改革创新精神,为深化医改提供更多有益经验。



上一篇:区政协城建环境委视察我区棚户区改造工作

下一篇:有共识有信心有期望